前山东首富姜滨筹划近百亿收购, 身家较巅峰缩水300亿

  • 2025-07-25 00:06:51
  • 523

7月22日晚间,歌尔股份(002241.SZ)发布一则重磅公告:公司拟豪掷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收购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前述公告一经披露,随即便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公告显示,歌尔股份此次拟收购的对象为香港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和昌宏实业有限公司,前述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颇具建树,具备可观的营收和资产规模,且与歌尔股份现有的精密结构件业务具有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歌尔股份掌舵者的姜滨,此前曾一度强势摘得山东首富的桂冠。不过,《新财富500创富榜》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姜滨家族的身家达274.5亿元,相较2022年登榜的巅峰时刻财富缩水超300亿元。

就在今年4月,姜滨还曾向公司提议回购5至10亿元股份。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歌尔股份一系列的举动将给公司带来何种影响,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歌尔股份豪掷近百亿,抛大手笔收购计划

7月22日,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香港联丰”)达成初步意向,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收购香港联丰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米亚”)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昌宏实业”)100%的股权。

据了解,香港米亚成立于2007年4月,经营范围为投资控股及精密金属零件贸易;昌宏实业成立于2004年11月,经营范围为投资控股。

歌尔股份在公告中介绍称,前述两家公司在金属/非金属材料加工、精细化表面处理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核心技术积累,长期服务于行业领先客户,具备可观的营收规模和资产规模。2024年,两家标的公司合计斩获营业收入约91.1亿港元(未经审计)。

歌尔股份认为,此次收购可以帮助公司获取优质资产并进一步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增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深化与行业领先客户的合作,最终推动主营业务长期健康发展。

歌尔股份此前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9.54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增长144.93%。其中,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智能硬件构成公司业务的三大核心板块。

具体来看,去年,前述三大板块分别为公司斩获营收150.51亿元、262.96亿元、571.9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4.9%、26.05%、56.66%,毛利率分别为21.51%、9.47%、9.17%。

雷达财经注意到,尽管智能硬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的营收占比分列前二,甚至智能硬件业务去年给公司贡献超半数营收,但前述两大板块的毛利率水平却明显低于精密零组件业务,这一差异部分或源于其对外部结构件供应商的依赖。

有分析认为,歌尔股份此次大手笔收购的布局,与公司的业务现状及痛点高度契合。通过将标的公司纳入体系,歌尔股份可实现从材料采购、加工制造到产品组装的全流程垂直整合——既降低采购成本与中间环节费用,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强化供应链掌控力,最终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注入动力。

掌舵者一度问鼎山东首富,如今财富较高点缩水300亿

随着歌尔股份这笔斥资约百亿的收购计划的披露,站在歌尔股份身后的掌舵者姜滨也被推到聚光灯下。

据公开报道,出生于1966年的姜滨,早期曾任职于潍坊无线电八厂。他从一名车间技术员起步,逐渐积累起一定的技术功底。

天眼查显示,2001年,姜滨与妻子胡双美一起创办潍坊怡力达电声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便是歌尔股份的前身。

随着业绩大幅增长,歌尔股份于2008年顺利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当日,公司市值达37.27亿元,姜滨家族持有公司65.31%股份,持股财富达24.34亿元。

2010年至2021年,凭借跻身苹果供应链的关键契机,歌尔股份迎来高速发展的阶段。这期间,公司的营收增长近30倍,归母净利润增长超14倍。

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姜滨无疑是这波增长红利的最大受益者。据《新财富500创富榜》显示,2022年,姜滨家族的身家一度创下575亿元的新高,并借此强势问鼎山东首富(以公司总部所在地为标准)之位。

不过,雷达财经注意到,在今年的榜单中,姜滨家族的财富为274.5亿元,较昔日的高光时刻身家缩水超300亿元,而其在山东富豪中的排名也跌至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初,姜滨向公司提议回购公司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据悉,此次回购的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彼时,歌尔股份还在公告中指出,此次回购股份的目的,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有分析认为,无论是回购增持还是产业链整合,本质上都是为了巩固公司在智能硬件领域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公司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