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纯电版大众迈腾, 媲美小米SU7, 从23万多降到15万多

  • 2025-07-21 17:43:45
  • 179

作为隔壁老王,一个在汽车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自由车评人,今天我要好好聊聊这台被市场严重低估的德系纯电轿车——大众ID.7 VIZZION。从23.08万的指导价直接降到15.78万,这价格简直是在"清仓大甩卖",但这款车的实力可远不止这个价。咱们就从外观、内饰配置、动力以及优缺点四个方面,来剖析这台号称"纯电版迈腾"的ID.7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先说说外观。ID.7 VIZZION延续了大众ID家族的设计语言,前脸采用半封闭式造型,搭配贯穿式灯带和发光LOGO,辨识度很高。车身线条圆润饱满,风阻系数低至0.23Cd,比很多轿跑车型还要低。

4956mm的车长配上2965mm的轴距,妥妥的中大型轿车身材,比同价位的比亚迪汉EV还要大一圈。19英寸轮毂是首发版的标配,配合高亮黑色的大包围,整体看起来既稳重又不失运动感。车尾设计同样简约,贯穿式尾灯夜间点亮效果很醒目。

不过说实话,这种德系保守的设计风格在中国市场未必吃香,相比那些带夸张进气口和炫酷灯语的新势力车型,ID.7显得太过低调了。

坐进车内,ID.7的内饰走的是简约科技风。5.3英寸液晶仪表盘和15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的组合,虽然比不上某些新势力的夸张大屏,但胜在实用。中控台布局清晰,操作逻辑也很符合大众一贯的易用性,只是UI界面显示风格略显单调。

用料方面,虽然称不上豪华,但做工扎实,触感也不错,首发版还配备了灰白撞色设计,增添了几分高级感。配置方面,这台首发版相当丰富:前后排座椅加热、前排座椅通风、第二排座椅前后调节、真皮座椅、AR-HUD抬头显示、手机无线充电、矩阵式LED大灯、30色主动式环境氛围灯等一应俱全。空间是ID.7的一大亮点,2965mm的轴距让第二排腿部空间相当充裕,身高180cm的乘客也能轻松翘起二郎腿。后备厢容积521L,日常家用完全够用。不过全系没有配备前排多层隔音玻璃,高速行驶时风噪比较明显。

动力方面,ID.7首发版搭载最大功率150kW的后置电机,峰值扭矩310N·m。这样的动力性能放在同级别中没有半分优势,实际动力用来推动这台整备质量重达2122kg的纯电动轿车,零百加速8秒左右,只能说够用。不过电动车的加速优势在这台车上还是有所体现,红绿灯起步轻快,城市通勤绰绰有余。

续航方面,首发版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达到642公里,实际使用中打个8折,也能跑个510公里左右,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用。充电方面,支持快充和慢充,快充30分钟能从30%充到80%。底盘调校偏向舒适,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架组合过滤颠簸很到位,过弯时的支撑性也不错。不过后鼓式制动器的标配就有些牵强了,虽然大众解释说是为了降低保养成本,但在消费者看来难免有减配之嫌。

说到优缺点,这台ID.7可谓是相当鲜明。优点首当其冲就是性价比,15万多买台正儿八经的德系中大型纯电轿车,简直是"白菜价";其次是空间表现,2965mm的轴距带来了越级的乘坐空间;续航表现扎实,642公里的CLTC续航完全能满足日常需求;底盘调校舒适,适合家庭使用。但缺点同样突出:动力偏弱,150kW的电机推动2.1吨的车身略显吃力;车机系统落后,功能单一且偶有卡顿,与新势力相比差距明显;内饰用料以硬塑料为主,豪华感不足;品牌号召力在新能源领域不如燃油车时代那么强。此外,首批车主反映的小毛病多的问题,2024款据说已经改进,但还需要时间验证。

综合来看,大众ID.7是一款优缺点都很鲜明的车。它适合那些注重实用性、对品牌有一定要求,且主要用作家庭出行的消费者。如果你追求强劲动力、炫酷科技,那同价位的国产新势力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要一台空间大、续航扎实、驾驶质感稳健的纯电轿车,现在15万多的ID.7首发版绝对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