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基金胡中原, 两只产品年化超20%

  • 2025-07-26 20:15:29
  • 741

公募中国研究组 | 莫蒂

编辑、统筹 | 莫蒂

制作 | 栗栗通

近日,华商基金胡中原同时卸任华商鸿畅39个月定开A、华商鸿盈87个月定开债两只规模合计147亿元的中长期纯债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作为公募基金中为数不多的股债双栖型投资选手,胡中原在股债上都有一手,卸任的两只债基年化都做到了3%以上,而权益的代表作华商润丰A六年多时间做出了247.15%的回报(截至2025年7月17日),近日单位净值也是创出了历史新高。

债券交易起家,绝对收益思维凸显

胡中原2014年北大硕士毕业后即加入华商基金,早期专注债券交易领域,2017年负责债券交易管理。

2018年,胡中原正式转战投资领域,担任基金经理助理,2019年3月接管了第一只公募产品华商润丰,同年5月接手了华商元亨,均是灵活配置型基金,也是目前他旗下仅有的两只主动权益灵活配置型产品,最新规模分别是42.86亿元、39.79亿元,合计超过82亿元。

此后,胡中原也相继接手过货基、短期纯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二级债基等固收产品。

从目前看,胡中原这两只产品的业绩非常亮眼。

截至7月17日,华商润丰A在胡中原六年多任职时间里实现247.15%回报,同类1654只产品中排名第10,年化21.70%;华商元亨A实现215.96%回报,同类1668只产品中排名第27,年化20.41%。

作为做债出身的基金经理,胡中原身上绝对收益痕迹比较明显。

以华商润丰A为例,2019-2024年连续6年实现正回报,今年年内也已经取得了36.70%的收益。截至2025年7月17日,华商润丰A单位净值达到3.4680元,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自今年4月7日以来已经反弹了超48%,较2021年高点也快翻了一倍。

能连续6、7年获得正回报,首先跟基金股票仓位控制有关。

华商润丰A股票仓位波动幅度巨大,2019年初曾经不到7%,这也使得基金一度错失牛市初期涨幅。胡中原上任后大举加仓,2020年股票仓位最高超80%,当年也获得了近60%的优异回报。

2021年后市场进入下行通道,胡中原早早将华商润丰A股票仓位降到50%左右,尔后一直到2023年底,股票仓位都在40%左右,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市场反复磨底造成的伤害,基金净值也进入横盘期。

2024年起,胡中原又开始进入加仓节奏,大干快上直接将华商润丰A股票仓位提升至九成,满仓吃到了市场反弹的红利。

胡中原自称,他将“风险收益比优先”的放在自己投资哲学的核心。“债券投资教会我永远先计算向下空间,信用债可能只有3%的票息收益,但一旦暴雷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这种对风险的理解,成为他在权益投资中同样重视下行保护的重要原因。

近五年期间(截至2025.7.18),华商润丰A的年化夏普比率是0.84,明显高于同类的0.13;最大回撤27.31%,较同类-38.86%的回撤幅度,均较为突出。

行业不断轮动,早早布局AI

在行业上,胡中原没有太明显的偏好,主观性价比和行业趋势是主要判断标准,个股选择则淡化阿尔法,侧重产业链各环节龙头均衡配置。

2019年他在华商润丰A上配了房地产、交运、银行,2020年配了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2021年则是食品饮料、电力设备,2022年是交运、社会服务,2023年则是通信和机械设备,2024年以后TMT成为主力。集中度相对较高,近年来前三大行业可以买到60%。

在这种行业的均衡配置下,面对市场极端行情时,胡中原可以通过持仓行业的低相关性来分散风险。

胡中原在行业轮动中表现出较高的胜率。

比如,2021年5月清仓白酒医药转战煤炭、生猪;2022年11月抛售新能源加仓消费;2023年末减持航空转投医疗器械和火电;2024年11月军工切换至轮胎板块,这些成功操作都曾为组合贡献不菲的超额收益。

2024年以来胡中原明显看好AI主线,在信息技术板块做下布局。

2023年中华商润丰就已经重仓了中际旭创,目前已经连续重仓了8个季度。最大的一次加仓发生在2024年四季度,一口气加了80万股至100万股,今年一季度再次翻番至220万股,持仓市值突破2亿元。

年内中际旭创涨超46%,给基金贡献了不菲收益。

另一大CPO巨头新易盛则是被华商润丰重仓了6个季度,加仓路径类似,也是在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连续大手笔加仓。

他在基金一季报中也写道,在坚守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方向同时布局中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板块。

对于下半年,胡中原依旧坚定看到AI。他认为,产业新进展为A股带来更多结构性的投资机会。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拓圈、算力消耗迅猛增长、新消费、创新药、可控核聚变、固态电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也为结构性行情提供了更多产业基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