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小米汽车: 实业兴国, 实干兴邦!

  • 2025-07-11 07:21:16
  • 134

曾几何时,有谁能够联想到小米能够成为一家领先的现代化制造企业,十几年前成立的小米,无论是企业定位还是产业模式,其实都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当时小米靠的是硬件、软件、互联网 “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全部交出去代工,销售全部放在互联网上,盈利则来自软件部分,放在今天可以说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模式。

但今天的小米,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一次次的推翻重构,终于从一家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互联网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最先进的制造型企业之一。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实业兴国,实干兴邦”的评论文,文中便提到了位于北京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

在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内,700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从零件运输到整车组装,200多道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达到100%,平均每76秒就有一台小米SU7新能源汽车下线。

这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方式,与68年前中国工人手工敲打汽车钣金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实业兴国”战略在汽车领域最生动的实践案例。

1958年,当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时,中国汽车人面对的是无资料、无经验、无设备的“三无”困境。

据记载,技术人员需要从进口废钢堆中寻找可能属于汽车的零部件进行测绘仿制,整个车身制造过程完全依赖钣金工人手工敲打,每一个曲面、每一条棱线都凝结着工匠们无数次的锤击与修正。

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虽然效率低下,却为中国汽车工业播下了自力更生的种子,彰显了第一代汽车人“实业报国”的坚定信念。

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下线,国产化率仅为2.7%,仅有四个轮胎和收音机可以国产。

到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已提升至90%,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掌握了现代轿车制造的全套技术,此后长春一汽、武汉神龙等汽车企业相继发展起来,为中国建立起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

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都十分艰难,因为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里,它们拿走了一大半的利润。

不过这个过程也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量人才,积累了丰厚经验,为后续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电动化浪潮彻底重塑了汽车行业格局,自主品牌凭借颠覆性技术建立代差优势,中国汽车工业终于从市场换技术的跟随者,蜕变为技术输出者。

而小米汽车,更是这几年电动化浪潮下的诞生的一张新名片,在北京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基地正以惊人的效率运转着。

这座占地面积相当于1个故宫的产业新地标,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最高水平。

从全球视野看,小米超级工厂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正如德国车企开始采购中国智能驾驶芯片,日本工程师拆解比亚迪海豹研究技术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已从技术输入国转变为输出国。

小米工厂每76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节奏,不仅象征着中国制造的进步,更向世界宣告,在实业兴国,实干兴邦的战略指引下,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制造领域站上世界舞台中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中国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从手工敲打到智能制造,从技术引进到创新输出,中国制造业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升级之路。

那些如小米一样建设智能工厂、如京东一样夯实物流网络、如比亚迪一样突破核心三电技术的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实业兴国,实干兴邦的深刻内涵。

未来已来,唯实不破,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期待更多企业摒弃浮躁、扎根实业,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求发展,共同书写中国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