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中国人赖着不走了, 印度对中国开出的条件, 把自大演绎到极致

  • 2025-07-26 21:55:36
  • 606

表面对中国示好,实则印度花花肠子一堆,对中方开出离谱条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印度缓和对华关系的事儿。

日前,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中国公民现在可以申请旅游签证前往印度,消息传出后,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欢迎,强调促进人员往来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意味着印度暂停对华签证5年后,终于对华恢复了签证。

自去年10月中印领导人喀山会晤以来,两国关系有了明显改善,在边境问题上逐步达成解决方案。今年,包括印度外长苏杰生,防长辛格等各级官员同样也是时隔五年再次访华,释放出明显的缓和信号,印媒也纷纷称印度对中国“示好”。

虽然印度方面恢复对华签证展示了诚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印度的“诚意”仍然不够,而且“花花肠子一堆”。首先就是,一个旅游签证居然需要申请人提供连续6个月至少10万元余额的流水证明,并且还要签一份经济状况承诺书,证明自己有能力去印度旅游,这相比5年前的要求还更高了,好像生怕中国人赖着不走了一样,把自大演绎到了极致。

除此之外,申请人准备好材料后,必须由本人亲自前往北京、上海或广州的指定地点递交,这样繁琐的程序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签证的严格标准,而且印度这样的要求根本没有恢复到5年前的水平,况且现在全球各国的签证都讲究一个便捷高效。

而且印度虽然放开了中国游客的旅游签证,但并不意味着全面开放,签证审批权仍掌握在印度手中。说白了就是申请归申请,但不一定通过。而且,虽然旅游签证放开了,但是针对中国留学生、记者等的限制、针对在印中企的壁垒以及中印直航的事情都没有解决,只能说印度还需继续努力。

要我来说,印度虽放开旅游签证,但却开出离谱条件,这种矛盾的心态可能跟中国恢复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有关。正是因为中方恢复了,印度碍于面子不得不做点什么,放开旅游签证至少可以在外交互动上对中方有个交代。

而且印度和美国最近的关税谈判也真的是不尽如人意,双方的谈判因农产品和乳制品进口问题陷入了僵局,而且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时而缓和、时而强硬,令印度在与美方谈判时常常“摸不着头脑”,无法预测美方的真实意图。

再加上美国近期对华态度放软,这让印度意识到,与中国改善关系迫在眉睫。其实,自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尝试“左右逢源”,希望既能从中美竞争中获利,又不想被卷入中美竞争的漩涡中。印方官员近期就表示,印度正重新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以便在中美关系中获得平衡。

因此,苏杰生在最近时隔5年再次踏上中国土地,强调两国互相交流能带来“互惠互利的结果”。与此同时,王毅外长与苏杰生会面时也强调,两国在建交75周年之际,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互信合作、相互成就,而不是竞争对抗、相互消耗。

近期,印度顶级智库“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也建议印度政府,应放宽中企投资的额外审查规则。所以,希望印度能听进去中方的劝告,真正的做到与中方相向而行,放开对在印中企的限制,这不仅是中国的期盼,也是印度国内的呼声。